臺北市政府民政局議會報告
資料起訖日期: | 開始: 2009-01-01 結束: 2009-06-30 | 資料更新日期: | 2009-11-09 |
專 責 人 員: | 葉淑之 | 職 稱: | 股長 |
電 話: | 1999外縣市(02-27208889)1101 | 電 子 信 箱 : | yeh0809@civil.tcg.gov.tw |
◇◆ 重要業務執行情形 ◆◇ |
壹、98年度上半年重要施政成果 一、 區里行政業務 (一)區級災害防救工作: 本局訂頒「臺北市各區災害應變中心執行災害地區緊急疏散作業計畫」,自98年起轄內有坡地之8區於防汛期前完成教育訓練及演習以利整備,其中大安、信義、士林、北投、文山、中山等區於5月13日;內湖區及南港區分別於5月20日、26日辦理演習。6月22至25日辦理本市易積水地區防汛說明會,各場次依序為北投區洲美及關渡平原地區、中正區南陽街及新光商圈區域、文山區興德路、福興路一帶、士林區雙溪街、中山北路附近等。 (二)市長與民有約: 市長與民有約活動共計規劃辦理6場次,總計受理民眾登記59案。其中除因南港及大同等區案件併入其他區辦理、北投區尚未召開正式約見外,統計至98年6月由本人親自約見計3場次,合計陳情案16件。 (三)市容查報: 98年度1月至6月底,市容查報案件共計查報6萬8,653件,其中民眾查報件數1,769件,里幹事查報件數6萬6,884件。 (四)輿情通報: 98年1月1日至6月30日止,本市各區公所透過輿情通報系統通報計有:重大政策35案、重要措施54案、公共工程277案、警政消防302案、社會救助530案、民眾心理253案、人事管理57案、民政區政1,928等八大類通報案件數共計3,436件。 (五)區志編纂: 辦理本市大同區、松山區及士林區等區志編纂作業。其中大同區區志作業於98年6月底完成;松山區、士林區區志委託編纂案於5月中旬期中審查結束,9月份進行期末審查,預計於98年底前完成。 (六)辦理各區「一里一提案」提案及列管作業: 為協助各里長於任內至少完成里內一項建設需求,落實基層建設之政策目標,本局規劃由里長統整里內建設需求後提出建議案,經彙整各區96年度提案共有382案,其中可執行案件有224案,已執行完成者有150案,比率約為66.96%。各區97年度提案共有136案,其中可執行案件有102案,已執行完成者有44案,比率為43.14%。各區98年度提案共有3案,其中可執行案件有3案,已執行完成者有1案,比率為33.33%。 (七)區里發展座談會: 為增進市長對基層的瞭解與溝通,特規劃「臺北市政府區里發展座談會」活動,以廣納市民心聲、凝聚基層對本府之向心力,經彙整各區98年度總計辦理3場、提案(含臨時提案)49案,其中可執行案件有42案,已執行完成者有17案,比率約為40.48%。 二、區里自治業務 (一)推動「社區環境改造計畫」: 98年度編列3,040萬元推動社區環境改造計畫,辦理10座鄰里公園規劃設計案及10座鄰里公園改造工程案。截至98年6月底止,鄰里公園規劃設計案,有5案完成簽約並開始規劃設計,5案於6月15日完成公開評審,並於6月25日完成議價並辦理簽約;鄰里公園改造工程案,有2案完工,8案施工中。 (二)區民活動中心修繕工程: 98年度編列5,000萬元推動社區環境改造計畫,辦理29座區民活動中心規劃設計監造案。截至98年6月底止,已全數完成簽約,並完成期中審查。 (三)里民活動空間管理: 本局推動「臺北市里民活動場所租金補助」以鼓勵里民活用公共空間,促進里自治管理。98年6月底前計有266里申請固定里民活動場所,臨時里民活動場所申請案亦有195次。另依「臺北市各區里民活動場所評鑑計畫」,由各區公所每年5月份、10月份辦理初評及本局就各區考評成績提報「優等」之里民活動場所進行實地複評。複評成績前20名里民活動場所,擇適當時機進行表揚。 (四)興建「中山公民會館」: 本案已於97年12月21日申報竣工,刻正積極辦理驗收結算及請領使照作業。工程執行進度為100%。 (五)公民會館精進效率之提升: 本局98年度持續推動行銷在地文化工作,期能增加會館能見度。總計上半年度每月平均租(使)用/展示場次:643場次、使用╱參觀人次: 1萬9,895人次、場地租借收入: 29萬1,275元。 (六)民生社區中心開辦研習班及場地抽籤作業: 98年上半年技藝研習課程總計開設28班,招生名額計784人。另於 98年5月4日至5月9日,辦理場地租借抽籤報名, 5月12、13日辦理98年下半年場地租借公開抽籤。 (七)臺北市學童安全守護隊: 本局委託靖娟兒童安全文教基金會,辦理臺北市學童安全守護隊推動工作,並於98年6月24日假耕莘文教院舉辦「臺北市學童安全守護隊」講習,共有各區守護隊幹部及各區承辦員170人參加。 三、宗教禮俗業務 (一)受理宗教(祠)財團法人設立變更及寺廟登記: 截至98年6月底輔導辦理轄管之宗教(祠)財團法人設立變更許可計313家,寺廟登記(變動登記) 計273家。 (二)輔導查核宗教財團法人財務: 委託會計師審查宗教財團法人財務報表並針對財務報核缺失進行輔導,於98年4月14日起至98年12月24日,每週二、四由專業會計人員進駐本局協助輔導宗教財團法人業務運作。 (三)辦理2009年保生文化祭: 98年3月31日至98年5月31日與財團法人台北保安宮合辦2009年保生文化祭。 (四)發行「心鏡宗教季刊」: 98年4月30日以「宗教聖獸」為主題發行第20期刊物計3,000本、98年6月22日以「感應宗教靈動力之神秘色彩」為主題發行第21期刊物計3,000本,另藉由本局網站電子檔之公布,提供宗教團體及市民即時的宗教參考資料。 (五)市民法律諮詢服務: 98年上半年計有149位律師提供本市12區計9,613位民眾法律諮詢服務,法律服務轉介調解共計229件,調解轉介法律服務共計167件。 (六)未立案宗教場所訪查暨稽查: 98年3月9日至98年5月31日辦理未立案宗教場所訪查,共計訪查並更新1,740家未立案宗教場所基本資料(含1,544家神壇及196家聚會所)。 (七)辦理各項研習,促進宗教團體業務發展: 於98年6月26日上午假萬華區行政中心13樓大禮堂辦理「98年度未立案宗教場所業務輔導研習會」,共計176人參加,除邀請真理大學宗教系張家麟主任擔任講師,主題為「當代環保、女性、民主主義與祭拜儀式現代化」,並請環保局邱國書技正講解「宗教場所空氣污染防制法及噪音管制相關法規說明」。課程涵蓋本市環保法令與香枝暨金紙停燒、減量及集中焚燒金紙等重要政策宣導。 (八)辦理「2009臺北燈節-牛轉乾坤迎豐年」: 於98年2月6日至2月15日間辦理,整體活動規劃有「9大特色燈區」及「10大項極具互動性及創意性之主題活動」,並搭配「歌、舞、樂、戲」表演藝術4大領域的展演,重現古代元宵燈節的盛況,且透過吉祥物「哞哞」尋找「傳承之光」、「毅力之心」、「愛戀之情」讓光明珠展現出光芒之故事,串連整體活動的規劃。在燈區的規劃上,亦較往年更為創新、多元、細緻,除有別以往以虛實相映的雙主燈、立體浮雕的愛戀主題燈區、強化互動設計的祈福燈區等燈區進行策展,增加與賞燈民眾的互動與參與。也呼應臺北市辦理聽障奧運之重大政策,將來自全球80個聽障奧運參賽國家之國旗、中、英文國名與「足球」、「籃球」、「網球」、「跆拳道」、「自行車」、「跳高」、「游泳」等7項運動項目巧妙結合於仁愛路運動燈海的燈飾妝點上,彰顯臺北市歡迎國外80國參加隊伍親善之意,成功對本市主辦「聽障奧運」國際活動進行先期暖場行銷,充分提升媒體報導及國際聚焦程度。為期10日的活動期間,總計吸引超過600萬人次之賞燈人潮,及可觀之文化創意產值。 (九)辦理臺北市聯合婚禮: 98年4月19日於市民廣場辦理98年度第1場聯合婚禮,計有55對新人參加,現場並設置優質家庭教育展示區及優質家庭推廣互動遊戲,宣導優質家庭的重要性。 (十)辦理基層藝文活動: 98年上半年共計辦理萬華區「2009萬華文化嘉年華-加蚋文化節」、松山區「2009錫口文化節」、文山區「2009文山茶筍民俗文化節」等3場次基層藝文活動,帶動各區民俗藝術傳承及地方文化產業之發展。 (十一)全民守時運動: 98年度「全民守時運動─獎勵市民宴客準時開席」,截至6月底已受理134件報名案件,其中有126件查證通過,並於98年6月30日辦理本年度第1梯次頒獎典禮,公開頒獎表揚1月至4月份查證通過113人。 (十二)辦理集中焚燒金銀紙錢常態化活動: 98年1月至6月積極宣導集中焚燒金銀紙錢常態化活動,集中焚燒總量計205.68公噸。 四、戶政業務 (一)開辦「幸福+專案」非常服務: 98年上半年,總登記案件數38,673件,同意致贈福袋或暖暖包38,146件,同意率98.6%,送達件數38,097件,送達率99.9%。 (二)落實新移民照顧輔導措施: 1、定期召開臺北市政府新移民照顧輔導措施諮詢委員會議: 98年度上半年共召開2次新移民照顧輔導措施諮詢委員會議。 2、辦理新移民生活成長營及各類研習課程: 本局98年1至6月共計辦理新移民生活成長營、新移民原屬國語言及文化研習班、閩南語研習班、新移民表演工作坊、新移民電腦研習班等各類研習課程13班,學員387人。 3、辦理「臺北市新移民會館」 (南港區及萬華區)經營管理服務工作: 98年1至6月份新移民會館(南港區)平均使用率為92.77%,新移民會館(萬華區)平均使用率為96.82%。為提供新移民語言無障礙之服務,會館除訂閱大陸、越語、泰語、印尼語及英語報章雜誌外,更有24小時電話服務(下午5點至隔日上午9點提供電話語音服務及留言功能),並於週二至週日安排多國語通譯人員提供諮詢服務。 (三)國籍歸化測試: 98年度歸化測試截至6月30日止,共50人報名,其中32人參加筆試,18人參加口試,50人合格。 (四)「1址8公民」戶籍清查: 為正確戶籍,且避免有心人士虛偽遷徙戶籍影響選舉結果,針對該址已8人以上,又新遷入具有選舉權之公民進行清查。98年度,截至98年6月底戶所共清查497址、2,059人,確有居住1,416人、未按址居住232人,處理中411人。 (五)賡續提供「戶政便民工作站」便民服務: 本市共設有20個戶政便民工作站,各戶政事務所擇派人員,依排定日程於社區及人潮聚集捷運站等服務地點,受理各項戶政業務,方便民眾就近辦理。98年上半年共計受理9萬4,783件。 (六)賡續提供「戶政巡迴服務車」巡迴服務: 本局為本市偏遠地區,提供機動性服務,平時除作為機動的戶政工作站外,亦可協助區級災害防救系統,進行防災廣播,並可至特定地點供民眾就近辦理戶籍業務相關事項。98年1月至6月止,共計受理89件,服務里程累計達1,255公里。 (七)配合內政部辦理日據時期戶籍資料建置作業(資料掃瞄作業): 為有效提升辦理日據時期戶籍謄本的效率,使民眾可在全國任一戶政事務所請領日據時期戶籍謄本,本局暨本市各區戶政事務所配合內政部辦理日據時期戶籍資料建置作業(資料掃瞄作業),由內政部辦理招標作業,並由得標廠商-建昇科技有限公司於98年6月底派員分別先行進駐本市中山區及北投區戶政事務所,總計本市保存之日據時期戶籍資料約112萬5,503頁須進行進行掃瞄、約272萬2,662筆資料須建檔,同時執行初次核校,前項作業預計於99年3月執行完成。 (八)配合內政部辦理「97年短期促進就業措施—增置親等電腦資料計畫」: 本案作業期程自97年11月5日至98年6月30日止,全國可提供1,500個人力就業機會,本市各戶政事務所進用人力184人,已於97年11月14日完成人力進用及訂約事項。本專案已於本98年6月完成,各戶政事務所應於上述期間完成親等資料建置作業,總計建檔資料筆數約為169萬8,350筆。 五、孔廟經營與管理 (一)舉辦2009年臺北市孔廟春祭活動: 為正本溯源,重振儒家精神,改善社會風氣,臺北市孔廟於98年3月1日舉辦春祭祭孔典禮,以學生為執禮的主體,並邀請駐外使節、國際交換學生參加及中外學子獻才藝等活動,結合多元豐富祈學元素,展現「國際化」、「年輕化」特色,同時規劃「向學祈福添智慧儀式」、「中外學子朗誦儒家經典」及「依仁遊藝嘉年華」等活動;使參與的市民感受到結合傳統與現代的文化藝術新感動,共計吸引2,000人次參與活動。 (二)辦理2009年釋奠古禮海外傳承研習活動: 臺北市孔廟於98年4月6至8日與僑務委員會合作辦理「2009年釋奠古禮海外傳承研習」,發揚我國固有傳統美德,向海外傳承中華文化;課程依「釋奠典禮」需備各項元素作完整規劃,包含釋奠古禮文化意涵、佾舞的動態結構及示範、釋奠解說(儀程)、釋奠雅樂及臺北孔廟春祭音樂賞析、佾舞基礎教學、祝文書寫格式、用語及引唱教習等,擴散中華文化精髓,共計有來自美加地區西雅圖、休士頓、紐約、舊金山灣區、檀香山、洛杉磯、多倫多等地僑界40人參加。 (三)辦理98年度為考生登科祈福活動: 為保存臺灣在地傳統祈福文化,協助考生穩定心情,臺北市孔廟於5月16日辦理「為考生登科祈福活動」;規劃祈福禮制動線,透過簡約環保祭拜儀式,傳達儒家殿堂專屬之祈福意涵,並於祭品上力求富勉勵向學、金榜高升意涵,如棗泥糕(早早高中)、彩頭糕(好運到來)、包種茶(包中金榜)等,倡導讀書風氣以達勉學勵志之目的,以三獻茶及鞠躬方式,虔敬為考生祈福,最後以敲響祈福鐘為考生啟開金榜之門,共計有考生及家長約700人參加。 (四)辦理「有效運用『國學經典』智慧創造美好人生講座」: 為推廣國學經典文化,藉由儒家四書經典的核凈想,仁、義、禮、智、信,從「至誠」中,提昇自我心性,並將儒家思想接人待物之道,活用在企業管理上,臺北市孔廟與中華儒道研究協會等單位合作規劃辦理「有效運用『國學經典』智慧創造美好人生講座」。已於3月29日及5月24日舉辦2場,約計200人參加。 六、民政行銷 (一)提案制度: 民政團隊98年度1月至6月,總計提案113件,初審通過43件,複審通過10件,初審通過率為38%,複審通過率為8.85%。經本局98年4月推薦參加本府創意提案共30件,獲提案初審入圍計有創新獎2件、精進獎3件、點子獎獲佳作1件。 (二)賡續發行「民政報報」雙月刊: 由本局成立「民政雙月刊」編輯小組,於2月、4月、6月發行第23至25期,每期3萬份,分送至各區、里鄰,提供民政資訊及政策宣導、績優人員公開表揚及民政人員發表心聲之園地。 (三)製播「臺北放送頭」節目: 為擴大宣導民政相關訊息,行銷健康臺北城,自98年2月8日起於臺北電臺FM93.1製作「臺北放送頭」節目,播出時間為每週日上午11點,透過臺北電臺,向市民提供各項知性及感性的議題探討,並成為民政人員發聲管道,讓民政團隊更接近市民生活。 貳、創新措施 一、臺北好溫馨關懷實施計畫 (一)因受到全球性的金融危機影響,國內消費市場萎縮,造成產業人力需求驟減,非自願性失業或放無薪假情形大幅增加,直接影響民眾生計。基於照顧民眾的責任,對於生活確實困難者伸出援手,扶助其渡過困境,自98年3月1日起推動「臺北好溫馨關懷計畫」,只要是實際居住在臺北市民眾(家戶),因家庭遭遇變故(負擔主要家計者死亡、失踨、罹患重傷病、失業、其他原因無法工作、其他變故)致生活確實困難急需救助者,經區公所召集訪視小組實地訪視後,確實生活困難者,發給食物券5,000元。 (二)本案98年3月1日開辦以來,截至6月30日通報案件累計6,353件。經區公所已處理件數計6,117件,占通報數96%,經訪視小組實地訪視案件已有5,788件,其中符合「馬上關懷」及「市民急難救助」分別為2,185件及139件,不符「馬上關懷」及「急難救助」,但訪視小組共同認定個案仍屬經濟困難者有2,566件,已訪視核准個案三類合計4,890件,占已經處理案件80%,截至98年6月30日止共計發送食物券有4,813件。 二、規劃區公所單一櫃檯服務項目延伸至區里地區提供服務 繼97年12月29日本市各區公所開辦單一櫃檯服務 後,為提供更便捷的市政府服務,規劃於本市大安區捷運東區地下街及大同區臺北車站地下街之市政服務站,增設區公所單一櫃檯服務據點,受理民眾申辦或提供諮詢各項區政項目,提供民眾更便捷之洽公地點與市政服務。 |
◆◇ 未來施政重點 ◇◆ |
參、未來施政重點 一、辦理里鄰長研習 為提升里鄰長服務里鄰之工作知能,本局訂定「98年度臺北市里鄰長研習實施計畫」,辦理里鄰長研習活動,研習內容包括臺北好溫馨關懷計畫、社會救助、臺北好好看系列計畫等講座;另編製市政宣導教材以提升里鄰長之知能,本年度里鄰長研習預計舉辦27場。 二、辦理里長出國考察 本市里長出國考察經內政部於98年4月22日召開會議,會議結論同意里長如兼具其他職務身分,得以該職務參加直轄市、縣(市)政府或鄉(鎮、市、區)公所之出國考察。本局修正相關出國考察計畫,函頒區公所,俾供區公所據以辦理。 三、辦理里長工作研習 為強化里長法令及服務知能,舉辦里長工作研習,以使里長在里鄰工作之推展上能應付裕如。里長工作研習預定於98年10月分兩梯次舉行,經初步調查共計有336位里長參加。 四、宗教禮俗精緻化 (一)促進觀光發展: 規劃辦理2009年文化季系列活動;同時積極推動「競爭型國際觀光魅力據點示範計畫-臺北市孔廟歷史城區觀光再生計畫」,規劃辦理各項古禮祭拜儀式、定時展演、提升導覽解說品質、六藝體驗學習活動及擴充專屬紀念品店功能,創造孔廟文化價值與觀光產值。 (二)推展儒家文化: 辦理國內外儒學文化交流活動,增進國內外儒學交流;並合作辦理各項親子讀經班、唐詩新唱、四書章句班研習課程與藝文活動等,在基礎上加以精緻,彰顯本市對儒學的重視,增進民眾接觸孔廟管道與機會;同時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合作朝向成立儒學研究所為目標 五、「幸福+專案」之持續推動與深化 本局98年度之禮品及書冊、卡片等於98年7月8日正式換裝,未來將持續推動及行銷本專案,以提供市民更貼心的服務。 六、日據時期戶籍資料數位化建置作業 為落實電子化政府免書證免謄本的目標,本局配合內政部進行全國日據時期戶籍資料數位化工作, 97年已完成簿冊整理工作,並於98年6月底開始進行資料掃描建檔作業,預計於99年3月完成。完成後將可與上開戶籍資料數位化系統整合運用,以統一檢索、調閱、保存方式,透過戶役政資訊系統網路,民眾可於任一戶政事務所申領日據時期戶籍資料。且日據時期戶籍資料電腦化後,戶政事務所櫃檯受理案件預計將可由30分鐘縮短為15分鐘,有效提升辦理日據時期戶籍謄本的效率。 七、本局、區公所及戶政事務所組織重整 (一)本局將於年底前成立人口政策科做為中央與地方業務之單一窗口,負責辦理人口政策及新移民等相關業務,擔任本府各局處業務之聯繫平台,包括成立人口政策委員會、辦理人口推估研究案、開辦新移民生活成長營及各類研習課程、辦理聯合婚禮及新人講習等活動。 (二)為提升戶政服務品質,本局預定於年底前完成本市戶政事務所合併案,萬華區第一及第二戶政事務所將合併為萬華區戶政事務所,文山區第一及第二戶政事務所將合併為文山區戶政事務所,希冀提升戶政服務之行政效率,給予市民更完善之便民服務。 (三)將臺北市殯葬管理處由隸屬社會局改隸本局。因殯葬業務在中央係由內政部民政司主責,在各縣市政府均隸屬民政單位,基於中央、地方一致性之考量,及與中央建立對口單位,故預定於年底前配合調整以順應潮流。 八、辦理新移民課程聯合結業典禮活動 為營造多元文化的祥和社會,透過舉辦新移民課程聯合結業典禮活動,展示本局辦理之各項新移民課程學習成果,帶動新移民家庭對課程之正面態度,同時結合園遊會方式吸引國人及新移民共襄盛舉,藉由新移民家鄉飲食風味,提供民眾實際體驗新移民風情與文化的機會,促進文化交流及尊重多元族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