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市政府民政局議會報告
資料起訖日期: | 開始: 2007-01-01 結束: 2007-06-30 | 資料更新日期: | 2007-08-21 |
專 責 人 員: | 葉淑之 | 職 稱: | 股長 |
電 話: | 27208889分機1101 | 電 子 信 箱 : | yeh0809@civil.tcg.gov.tw |
◇◆ 重要業務執行情形 ◆◇ |
壹、 96年度上半年重要施政成果 一、 區里行政業務 (一)區級災害防救工作整備: 1、區里防災人員教育訓練: 於96年3月26日至3月30日假本府公訓中心開辦本年度區里防災人員教育訓練課程,共開辦3班期,120人次參訓。 2、年度跨區綜合演習: 本年度跨區演習於96年5月9日上午8時30分全市12區分4組進行4種災況實兵演練,分別為「三鐵共構演習」(中正區主辦;萬華、文山2區協辦)、「防汛演習」(大安區主辦;信義、南港區協辦)、「防震演習」(內湖區主辦;中山、松山區協辦)、「疫災演習」、(士林區主辦;大同、北投區協辦)。 3、區級災害防救業務督考: 為強化各區汛期前之防災整備工作,於96年6月11日至6月25日間,本局及研考會共同針對各區公所進行年度區級防救災業務督考工作,督考重點項目包含:區公所所屬抽水機組定期、不定期測試運轉紀錄、轄區潛勢危險地點資料、民生救濟物資及砂包安全量儲存情形、各類防災資訊系統操作、區應變中心設施機具和人員聯絡名冊維護等工作重點。 (二)市長與民有約: 96年上半年市長與民有約活動共計辦理北投、內湖及士林等3場次,總計受理登記案件31案,其中不符合約見規定退件者11案,1案由權責單位處理完妥而未排入會前會,納入會前會討論者計有19案,經權責單位與申請人溝通討論後,原申請人認為無須再與市長約見,同意撤銷約見者計13案,實際由市長正式約見者共計有6案。本活動自96年9月起仍將以現行方式賡續辦理,以提供市民表達心聲、陳述意見之溝通管道。 (三)市容查報: 本年度1至6月底止市容查報案件共計查報5萬3,870件,其中民眾查報件數2,959件,里幹事查報件數5萬911件。其中民眾上網協助查報案件較去年同期增加1,724件,成長率達139.5%,顯見本市推展市民上網查報之成效。 (四)輿情通報: 96年1至6月底止,各區公所透過本系統通報:重大政策23案、重要措施20案、公共工程127案、警政消防128案、社會救助50案、民眾心理113案、人事管理28案、民政區政472案等八大類通報案件數共計961件。各案執行狀況如下:已辦理結案118案、區公所無須進一步處理590案、轉其他局處處理253案。 (五)推動城鄉交流: 96年1月1日至6月30日止,本市松山、信義、大安、中山、中正、大同、萬華、南港、士林、北投區公所等10個區公所已辦理完成。交流對象有苗栗市公所、苗栗縣頭屋鄉公所、頭份鎮公所、南庄鄉公所、宜蘭縣宜蘭市公所、南澳鄉公所、礁溪鄉公所、臺南縣柳營鄉公所(代表會及農會)、臺南市安平區公所、彰化縣鹿港鎮公所、臺中縣東勢鎮(代表會及農會)、苗栗縣大湖鄉公所、臺北縣瑞芳鎮等13個鄉鎮市,並同時帶動雙方觀光產業等發展,從中建立交流互助機制,成效良好。 二、區里自治業務 (一)推動「社區環境改造計畫」: 96年度編列3,190萬元推動社區環境改造計畫,辦理10座(合併為7案)鄰里公園規劃設計案及20座(合併為19案)鄰里公園改造工程案。截至96年6月底止,7案規劃設計案均已完成簽約並開始規劃設計;19案鄰里公園改造工程案,有2案完工,10案施工中,7案上網公告中。 (二)里民活動空間管理: 1、推動「臺北市里民活動場所租金補助」以鼓勵里民活用公共空間,促進里自治管理。「臺北巿里民活動場所租金補助辦法」自89年6月底巿議會審議通過施行迄今,全巿至96年6月底計有244里申請固定里民活動場所,加上本巿設置之區民活動中心156處,全巿里民活動處所計400處,另申請臨時里民活動場所亦有138次。 2、本局訂有「臺北市各區里民活動場所評鑑計畫」,評鑑方式分為由各區公所於每年5月、10月辦理初評,其結果列「待改善」者,於公布後限期1個月內改善,並由所轄區公所派員前往複查,本局亦得不定期、無預警前往抽查;屆時如仍未改善,區公所應將該場所列冊並說明原由後彙報本局,於查核後得停止該里租金補助,並撤銷該里民活動場所,同年度亦不再受理申請。來年若仍以原址申請補助者,由里辦公處檢附該場所照片及相關課程資料,由區公所實地查核,確認該場所以針對缺失改善後,始得核准並自核准當月起補助。另本局亦就各區提報「優等」之里民活動場所進行實地複評,複評成績前20名者,擇適當時機表揚。 (三)推動設置公民會館: 為發展各行政區之特色,以活化地區文化,提昇區民對地方認同,促進地區民眾參與,提供市民參與公共生活之場所,至96年6月止公民會館已完工啓用者計有北投、文山、大同、信義、中正、士林區公民會館;另興建中之中山公民會館於95年2月13日開工,截至96年6月底止,完成鋼構主體工程吊裝與銲接工作,目前因承商財務出現嚴重危機,工地停工,自96年6月12日起本局已與承商終止契約,後續將辦理工程重新發包事宜。 (四)辦理第10屆里長就職典禮: 於96年1月15日假市政大樓2樓親子劇場辦理第10屆里長就職典禮並頒發當選證書,計有417名里長出席,會後全體人員至國父紀念館拍攝大合照留念。 (五)辦理第10屆里長工作研習: 於96年3月17、18日及3月24、25日分2梯次假本府公訓中心辦理第10屆里長工作研習。研習活動在本局黃呂局長錦茹主持開訓後展開,課程以貼近里長實際需求為主軸,並安排探索震撼教育,讓里長們藉由活動拉近彼此的距離,有益於經驗的交流與傳承。 (六)民生社區中心開辦研習班及場地抽籤作業: 96年上半年研習課程總計開設29班,招生名額計728人。另於96年5月29、30日辦理96年下半年場地租借抽籤作業。 三、宗教禮俗業務 (一)受理宗教(祠)財團法人設立變更及寺廟登記: 截至96年6月底輔導辦理轄管之宗教(祠)財團法人設立變更許可計308家,寺廟登記(變動登記) 計269家。 (二)未登記宗教場所訪查: 96年4月3日至96年6月30日依計畫辦理未立案宗教場所(神壇及聚會所)訪查,並將訪查結果資料更新至宗教資訊系統,供市民查詢。 (三)辦理未立案宗教場所研習會: 96年6月27日假本市松山區公所辦理96年度 未立案宗教場所業務輔導研習會,邀請徐福全教授及財團法人台北市艋舺龍山寺常務董事黃書瑋先生針對正信宗教領導人應有的信念與作為,停燒金紙的理念、做法暨經驗傳承與本市未立案宗教場所(神壇、聚會所)與會代表分享。 (四)發行「心鏡宗教季刊」: 96年4月14日以「宗教財神大觀園」為主題發行第12期刊物計3,000本、96年6月20日以「宗教之生命觀」為主題發行第13期刊物計3,000本,另藉由本局網站電子檔之公布,提供宗教團體及市民即時的宗教參考資料。 (五)積極推展宗教相關活動,提昇宗教精神文化: 96年4月21日至96年7月7日本局與財團法人台北保安宮共同主辦「2007保生文化祭」。 (六)辦理調解考核及績優調解委員表揚活動: 1、調解考核:96年3月20日至96年3月28日辦理本市各區調解業務考核,並遴選信義、中正、萬華、南港、大安及中山等6區送請法務部辦理複核。 2、績優調解委員表揚活動:於96年7月3日辦理公開表揚及餐會聯誼活動,感謝調解委員之熱誠及慰勞其為民服務之辛勞。本次資深調解委員獲頒市長獎計1人、局長獎計5人;獨任調解績優委員頒市長獎計51人、局長獎71人。 (七)推動市民法律諮詢服務: 今年度賡續推行「市民法律諮詢服務」,截至96年 6月30日止,計提供6,959位市民法律諮詢服務, 績效卓著。另本服務業已推行1年,民眾遇法律問 題繁多,常見的類型不外乎是債務協商、勞資糾紛、 家庭婚姻、租賃、及傷害等問題,本局特歸納彙整律師提供法律諮詢時所遇的問題及專業解答等編印成冊,供民眾索取閱讀,增加其法律常識,同時加強本服務宣導效果。 (八)辦理「2007台北燈節─福臨台北諸世興」: 自96年2月24日至3月11日止,於本市仁愛路全段、中正紀念堂及其週邊道路辦理,除長達4.5公里的燈海隧道外,以吉祥物「朱古力」為主角之活動故事,串連系列活動及展場各區域,並以燈、光、聲、形的各種創意表現,構築科技與傳統節慶交融氛圍,串聯臺北市健康友善等城市形象,提升臺北市的國際能見度,熱鬧團圓的節慶氛圍,也藉由文化創意產業之動能發展,帶動振興觀光產業未來之願景,為期16日之活動,計吸引超過600萬賞燈人次。 (九)辦理「全民守時運動─獎勵市民準時開席」: 為導正禮俗改善社會風氣,推動全民重視守時觀念,賡續辦理「全民守時運動─獎勵市民宴客準時開席」獎勵,截至96年6月30日止,計有21件報名者查證通過,並於96年6月26日公開頒獎表揚得獎人。未來將於聯合婚禮新人說明會、區公所、戶政事務所等與市民接觸機會加強宣導,以達成96年度目標100件之推廣數量。 (十)推動基層藝文民俗表演活動: 96年1至6月,計辦理內湖區「丁亥年上元節」、大同區「大同年貨嘉年華」、萬華區「2007萬華文化嘉年華─迦蚋文化節」、大安區「基督心?慈母情?創意大學城」、中正區「2007第6屆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文山區「木柵綠竹筍節」、信義區「眷村文化憶南村」等活動,除帶動各區民俗藝術傳承及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並型塑各區地方特色。 (十一)辦理重要國家節慶國旗插掛: 為彰顯本市於重要國家節慶期間,於行憲紀念日至元旦期間辦理國旗插掛,展現全民歡騰及首都市民熱鬧慶祝之氣氛。 (十二)辦理集中焚燒金銀紙錢常態化活動: 由本局結合本市各寺廟共同合作,宣導推動集中焚燒金銀紙錢常態化活動,截至6月30日止焚燒總量計157.21公噸。 (十三)辦理「臺北市聯合婚禮」: 為有效倡導婚禮節約,改善社會風氣,於96年3月31日假士林官邸舉辦第1場聯合婚禮「遇見你 芋見幸福」,共計有77對新人參加;並於96年5月12日假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舉辦第2場聯合婚禮「真愛圓滿 幸福錦簇」,共計有95對新人參加。 (十四)辦理國際成年禮: 96年1月7日與國際扶輪社合作,假臺北孔廟辦理2007國際青少年成年禮活動,為參與之國內外青少年行「帶冠及笄」儀式,讓青少年體認成年的意義,確認其未來的角色及對自己、家庭、社會的責任與義務,並透過國際性活動讓國外人士了解我國禮俗文化。 (十五)辦理春祭烈士入祀: 96年3月29日辦理故警員曾國雄先生烈士靈位入祀本市忠烈祠榮典,代表著我們國家對故烈士奮不顧身執行勤務、捨己救人而不幸因公殉職之無私的犧牲與奉獻,給予最高的肯定與尊崇。 (十六)辦理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祭祖系列活動: 96年6月9日假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辦理中華民族列祖列宗祭祖大典,邀請各宗親會及改善民俗實踐會等團體代表參與傳統祭祖儀典禮儀情境化觀摩活動。 四、戶政業務 (一)落實新移民照顧輔導措施: 1、發布「臺北市政府新移民照顧輔導措施諮詢委員會議設置要點」: 於96年3月28日正式發布「臺北市政府新移民照顧輔導措施諮詢委員會議設置要點」,由吳副市長擔任召集人,邀集本局結合社會局、勞工局、教育局、衛生局、警察局、交通局、新聞處、公訓中心、秘書處、主計處及文化局等機關、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及專家學者按季開會研商。96年度上半年共召開2次新移民照顧輔導措施工作小組會議。 2、辦理新移民生活成長營及各類研習課程: 本局96年上半年共辦理新移民生活成長營、新移民母國語言及文化研習班、國語及閩南語研習班、新移民表演工作坊、新移民電腦研習班等各類研習課程共41班,學員達1,002人。 3、辦理「臺北市新移民會館」 (南港區及萬華區)經營管理服務工作: 有鑑於本市新移民人數日益增多,本局於94年2 月26日、95年6月11日分別成立新移民會館(南 港區)及(萬華區),截至96年6月30日止,總 計有2萬8,064人次參觀或使用本館。為提供新移 民語言無障礙之服務,會館除訂閱大陸、越語、泰 語、印尼語及英語報章雜誌外,更有24小時電話 服務(下午5點至隔日上午9點提供電話語音服務 及留言功能),並於週二至週日安排多國語通譯人 員諮詢。 4、辦理「2006新移民圍爐迎新春」活動: 本局96年2月9日在新移民會館(萬華區)舉辦「新移民圍爐迎新春」活動,讓市民透過新移民家鄉年菜介紹,了解新移民母國文化之美,另配合農曆年節氣氛,新移民以越南、印尼及泰國等母國文字書寫「新年快樂」之春聯,提前歡度溫暖又充滿異國風味之新年。 5、辦理「2007南洋文化系列活動-泰國潑水節」活動: 本局96年4月14日與勞工局合辦「2007南洋文化系列活動-泰國潑水節」,藉由介紹泰國新年之慶祝儀式,除使新移民們一解思鄉之情懷,也讓民眾透過祈福儀式及潑水活動,感受多元文化交流之美。 (二)國籍歸化測試: 分別於96年1月21日、4月15日假新移民會館辦理國籍歸化測試,共有64位新移民報名參加,60位通過歸化測試。 (三)辦理戶政案例研討: 透過各項戶政案例之研討,提供各所特殊個案交流討論機會,累積實務經驗,藉以統一各所作業標準,並加強最新法令宣導,以提高戶政服務效能,96年6月26日辦理案例研討,包括出生、認領、收養、終止收養、結婚、離婚及監護等6件相關案例,該次參加同仁共計41人。 (四)賡續提供「戶政便民工作站」便民服務: 各區戶政事務所擇派人員,依排定日程於社區及人潮聚集捷運站等服務地點,受理各項戶政業務,方便民眾就近辦理。本市共設有19個便民工作站(含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試辦1站),96年1月至6月,共計受理8萬2,110件。 (五)賡續提供「戶政巡迴服務車」巡迴服務: 自91年4月1日起啟用戶政巡迴服務車,進入本市偏遠地區,提供機動性服務。平時除作為機動的戶政工作站外,亦可協助區級災害防救系統,進行防災廣播,並可至特定地點供民眾就近辦理戶籍業務相關事項。96年1月至6月止,共計受理362件。 (六)賡續辦理本市全面換發國民身分證工作: 為提供市民更便利之換證服務,對於傷病昏迷、植物人、年邁、嚴重身心障礙確實無法外出或不能行走者,提供到府服務或行政協助等便民措施。截至96年6月30日止,本市總換證人口數為218萬5,261人,已核發214萬2,221張新證,發證率為98.03%。 五、孔廟經營與管理 (一)規劃辦理「儒風系列演講」: 21世紀物質文明,經濟發達,卻社會風氣丕變,本市孔廟規劃辦理「儒風系列演講」,弘揚儒家文化對現代社會的功用。全年預計辦理6場,上半年已辦理3場,每場均有近200名市民朋友參加。 (二)辦理多元豐富的六藝推廣及古禮示範活動: 1、春、夏季登科-為考生祈福活動: 為協助參加大學學力測驗及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學生 穩定心情,以達勉學勵志並發揚儒學精神之目的, 於96年1月27日及5月19日以古禮儀式舉辦春、夏季登科-為考生祈福活動,獲得很大肯定及迴響。 2、2007慶祝婦幼節活動: 為慶祝一年一度婦幼節,培養學童動靜有節、崇禮遵儀及孝順和氣的優雅氣質,於96年3月31日上午舉辦「兒童茶道文武逗活動」,邀請市立國樂團妙音雅集以國樂演奏展開序幕,並由本市文化、雙蓮、士東等國小兒童茶道展演及逗茶活動。 3、結合社區資源,辦理各項藝文活動與研習,包括:南管古樂傳習班、四書章句班、大家來寫書法、親子讀經班、河洛漢詩班、唐詩新唱詩歌樂舞研習班。 (三)整體行銷活動: 1、規劃「2007大龍峒文化季」系列活動: 延續2006大龍峒文化季系列活動之好評,2007大龍峒文化季規劃將辦理孔廟拜師禮、928釋奠典禮暨文化園遊會、孔廟同學會、全臺孔廟文物聯展、古蹟與傳統美食之旅、傳統與創新-傳藝接力、六藝派對等項,再造遊客對儒學文化的認知與新象。 2、辦理孔廟工作服裝設計比賽: 以「儒學樂活風」為主題,將孔廟之儒學文風注入創意並結合現代樂活健康生活概念,設計男女夏秋裝及工作服各1款。已於96年5月10日、6月5日完成初、決選,並於7月21日上午舉行新裝發表會。 3、辦理臺北市孔廟紀念品設計暨紀念品販賣部經營事宜: 為結合紀念品行銷推廣,帶動文化觀光產業。本市孔廟於95年底依「臺北市市有公用房地提供使用辦法」規定,辦理公開招標,96年起陸續設計多樣紀念品販售,未來持續開發。 4、充實文化志工導覽團隊知能: 因應服務層面擴充及提高服務品質,針對孔廟文化志工及小小解說員,於 96年1月6日辦理本年度首場教育研習活動,以提升專業知能。 (四)辦理三級古蹟臺北孔廟修復工程: 孔廟管理委員會爲保存文化資產,並振興北大同區文化園區古蹟資源特色,規劃自95年至97年連續三年古蹟修復工程。該修復計畫於96年1月26日通過臺北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第8次會議核准,預計工程時間自96年5月23日至97年8月31日(共計467的日曆天),整修範圍包括:大成殿、東廡、西廡、櫺星門、儀門、禮門、義路、黌門、泮宮、泮池、東庫、萬仞宮牆等古蹟建築。 貳、創新措施 一、試辦「幸福+專案」非常服務~牽手篇 (一)本局針對5大顧客群,分別為其量身訂做「福袋」或「關懷暖暖包」,內容包括精心設計之市長關懷賀卡(慰問卡)、各主題篇提袋1只、臺北幸福人生活手冊1本及貼心禮品1份。除傳達本府最溫暖的關懷之外,更提供切身所需的資訊,讓市民在人生不同的重要階段中,都能獲得最及時而完整的提醒,預計每年可服務人數至少16萬人次以上。 (二)本專案自96年5月1日起試辦牽手篇(至本市戶所辦理結婚登記之民眾),至96年6月30日止,本市各區戶所共辦理2,518件結婚案件,其中民眾同意本局致贈福袋比率73.4%,區公所送達率98%,共計已送出1,781份福袋。 二、成立行政中心聯合服務小組 96年7月2日於本市12區同步成立各行政中心聯合服務小組,於各區行政大樓1樓入口處主動迎賓,提供樓層引導及解說,並針對老弱傷殘及行動不便者,加派志工引導攙扶至洽公單位,提供市民更貼心、便民、優質的服務。 三、製作「為民前鋒不打烊」創意Logo胸章 本局以創意口號「為民前鋒不打烊」的概念,設計Logo圖案,以「快樂臉」、「人形」、「星球般圍繞人與地球運行」呈現之簡潔圖形,表示「以親切熱誠的態度,持續努力服務人群」,周而復始、自強不息之意涵,此Logo並製作成胸章,發送本局、區公所、戶政事務所同仁及志工、里長等,以展現民政團隊「以民為本」的核心價值與「永續服務,不斷進步」的精神,並以「為民前鋒不打烊」作為民政服務團隊之共同願景。
|
◆◇ 未來施政重點 ◇◆ |
參、96年度下半年施政重點 一、區里行政 (一)賡續因應災害來襲執行相關整備工作: 因應各項災害來襲,有災害發生時即配合進駐本市市級災害應變中心指導各區災害應變中心進行相關緊急應變、居家安全宣導及災情通報等工作。平時則賡續強化區級相關災害防救應變標準作業程序,以持續策進區級災變動員、應變機制。 (二)推動區公所社政、健保業務合併: 將於96年9月完成區公所組織蛻變首部曲,由區公所增設軟硬體設備,辦理承辦人員教育訓練,並重新規劃辦公場所及櫃檯後,正式成立單一櫃檯綜合受理民眾社會及健保申辦案件。 二、區里自治 (一)凝聚居民意識,推動主題性及友善空間的營造與整合: 1、提升公民會館使用效能並實施館長制之創新經營管理方式。 2、推動里民活動場所租金補助,提供市民活動空間,辦理休閒康樂藝文活動。 3、活化區民活動中心,依據本市156處區民活動中心全面體檢結果,分類逐年辦理改善,提供市民優質的社區生活環境。 (二)辦理里鄰長研習: 為落實里鄰工作,本局訂定「96年度臺北市鄰長研習實施計畫」,將於8月底前陸續辦理完成里長研習座談會。本次研習內容包含本局96年度施政重點「處處關懷心,臺北好生活」幸福+專案說明會、「郝市長就任以來各項重大建設」、「治安風水師與住宅防竊」等,以提升里鄰長之服務知能。 (三)辦理友善里鄰經驗分享活動: 本局96年度友善里鄰生活環境認證工作,將以里鄰經驗分享為主題,邀請推動里內公共事務具有成效之里長,將其成功經驗提出報告,使里長在温馨的氣氛中,與其他里長作經驗分享及交流推動友善里鄰生活環境,辦理公民養成訓練,增進里鄰長參與公共事務知能。 (四)賡續推動民生社區中心營運管理、開辦技藝研習班並辦理無障礙設施改善(已於96年7月17日完成公開招標作業,8月6日簽約,預定96年9月6日完工)。 (五)賡續辦理社區環境改造計畫,推動市民參與,改善老舊社區環境,辦理社區環境-鄰里公園、鄰里公共空間改造,提昇里鄰公共空間環境,創造優質生活環境。 (六)辦理里長補選: 萬華區仁德里、文山區博嘉里里長病故,依地方制度法規定,分別於96年8月12日暨9月9日辦理補選。 (七)辦理第7屆立法委員選舉競選廣告物管理事宜。 三、宗教禮俗業務 (一)籌辦「2008臺北燈節」,推動各區基層藝文活動,並辦理「北臺灣媽祖文化節」。 (二)推廣「林安泰民俗文物館」、「非政府組織會館」、「城鄉會館」及「2007同志公民運動」系列活動。 (三)賡續宣導辦理集中焚燒金銀紙錢,並推廣「香枝及紙錢減量」。 (四)遴選96年度傑出市民及改善民俗績優人員並表揚、 籌辦「96年度秋祭烈士入祀活動」。 (五)規劃辦理「儒家文化與社區建設論壇」: 為營造社區服務品質,進而達到建立和諧社會目標 ,96年以「現代社會生活中儒家思想的角色」為主題,規劃辦理2場論壇活動,首場訂於7月7日在孔廟明倫堂辦理;第2場預定於10月20日在萬華區公所禮堂辦理,以創造與增進社區儒學風尚。 四、戶籍行政 (一)門牌清查:自7月中旬起至11月中旬,辦理「臺北市政府辦理門牌清查作業及成果競賽實施計畫」,由各區里幹事偕同里鄰長就轄內大道、路、街(不含巷、弄)1樓門牌逐一清查,再由戶政所就里幹事清查未張貼門牌者,確認無誤後另行製作及張貼門牌。希望藉此清查作業,讓市民朋友能夠妥善保養維護自家的門牌,並有效改善門牌之張貼率,進而提昇本市施政品質並維護市容觀瞻。 (二)辦理第7屆立法委員選舉造冊工作: 第7屆立法委員選舉將於明(97)年1月舉行,本局及各區戶政事務所將依相關規定,辦理選舉人名冊造冊等相關工作。 (三)正式開辦「幸福+專案」非常服務 1、本局特別規劃「幸福+專案」,以「幸福」為核心理念,透過強化里、鄰長的服務網絡,重新活絡社區意識,營造溫暖而幸福的臺北城。 2、幸福+專案係針對5大顧客群(至本市辦理結婚、自外縣市遷入單獨立戶、出生、死亡及離婚者),分別為其量身訂做「福袋」或「關懷暖暖包」,除傳達本府最溫暖的關懷之外,更提供切身所需的資訊,讓市民在人生不同的重要階段中,都能獲得最及時而完整的提醒。 3、於96年7月30日假本府親子劇場舉行「幸福+專案」正式推出發表會,將邀請本市449位里長及鄰長代表參加,由郝市長主持「幸福+專案啟動儀式」,正式推出各項福袋及關懷暖暖包。 (四)辦理新移民活動:預計於下半年辦理新移民徵文活動及跨文化家庭表揚。 五、民政行銷 (一)提案制度: 截至96年6月底,本局及各區、戶政事務所總計提案188件,複審通過33件。另依本府創提案會報實施計畫提送「幸福+專案」、「移動型自動灑水器」等8案送府審查。 (二)賡續發行「民政報報」雙月刊: 由本局成立「民政雙月刊」編輯小組,預計於8月、10月、12月發行第14至16期,每期3萬份,分送至各區、里鄰,提供民政資訊及政策宣導、績優人員公開表揚及民政人員發表心聲之園地。 (三)賡續製作「臺北大不同」節目: 為擴大宣導民政相關訊息,本局於臺北電臺FM93.1製作(臺北大不同)節目,播出時間為每週日下午4點,提供各項知性及感性的議題探討,讓民政團隊更接近市民生活,該節目規劃參獎行政院新聞局96年度廣播金鐘獎。 (四)賡續辦理民政團隊為民服務禮貌競賽活動: 本局自今(96)年由民政團隊研考,按月辦理區公所、戶政事務所電話禮貌測試、實地查證櫃檯同仁迎賓禮等,上半年表揚績優電話服務、櫃檯、值星,志工等共計100人。自7月份起加強不定期考核聯合服務小組服務情形,希望展現本團隊高標準優質服務。 肆、未來願景 一、提昇社區災害自救能力,推動「社區防災、防災社區」建置,強化社區居民對災害防救認知,擴大市民參與減災預防工作,凝聚社區公民意識,建構優質防災都市。 二、賡續辦理社區環境改造計畫,除持續辦理鄰里公園改造外,96年度將納入區民活動中心改善計畫,針對本市156處區民活動中心全面體檢,分類逐年辦理改善,提供市民優質的社區生活環境。 三、檢討規劃組織重整 (一)本市新移民人數日益增加,為落實建構對新移民之照護及生活輔導措施,以助其順利融入本地社會,將成立移民業務專責單位,提供新移民更周延及完善服務。 (二)由於人口少子化、高齡化現象,造成人口結構整體改變,為減少人口結構改變帶來之衝擊,以及隨著社會變遷,民眾對政府行政效率與服務品質要求日益殷切,將就本局、區公所及戶政事務所進行組織重整,以加強為民服務、提升施政品質。 四、宗教禮俗業務 (一)以市民參與及跨部門的資源整合方式,發展一區一特色,並設計各區主題活動,推動活動零垃圾。 (二)持續宣導紙錢集中焚燒常態化外,並漸進式宣導紙錢香枝減量政策。 (三)規劃主題式聯合婚禮、推動成年禮示範觀摩榮譽化。 (四)結合各區宗教信仰中心,辦理節慶嘉年華。 (五)顛覆傳統,整合資源,辦理臺北燈節。 (六)檢討法令鬆綁,積極輔導寺廟辦理登記。 (七)健全宗教組織及財務管理制度,建構安全信仰環境。 (八)辦理國際宗教博覽會,增強臺灣國際能見度,並促進民俗文化傳承。 五、規劃推動「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合作成立儒學研究所」計畫: (一)召開研商協調會議:於96年1月29日、2月27日、4月16日由本局、教育局、文化局、新聞處、研考會、市立教育大學、市立圖書館等相關單位協調討論成立儒學研究所之方向構想。 (二)訂定實施計畫,成立推動小組: 由民政、教育、文化局長、新聞處長、市立教育大學校長組成本府推動小組,實施計畫期程為: 1、近程:於市立教育大學開設儒學推廣課程;辦理儒學講座及研討會。 2、中程:於市立教育大學設立儒學中心及設置儒學碩士學位學程,以推動儒學生活化、普及化,並推動基礎教育紮根及專業研究工作;落實市政白皮書培養後學,吸收人才,發展儒學文化目標。 3、長程:該校持續充實師資及設備,朝成立獨立儒學研究所之方向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