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 通過AA2.1等級無障礙網頁檢測
  • 手機掃描QR Code,可取得此頁連結。

/001/Upload/334/relpic/-1/334/458fffa1-09a6-4fda-8143-f3a2f1e23906.jpg

臺北市議會第十屆第三次定期大會工作報告

臺北市政府民政局議會報告

資料起訖日期: 開始: 2007-07-01
結束: 2007-12-31
資料更新日期: 2008-03-17
專   責   人  員: 葉淑之 職                 稱: 股長
電                 話: 27208889分機1101 電   子   信  箱 : yeh0809@civil.tcg.gov.tw

◇◆ 重要業務執行情形 ◆◇
壹、96年度下半年重要施政成果
一、 區里行政業務
(一)區級災害防救工作:
1、因應颱洪災害辦理災防整備工作:
於96年8月6日至9日、96年8月16日至19日、 96年9月17日至19日及96年10月5日至7日,先後因應「帕布颱風」、「梧提颱風」、「聖帕颱風」、「韋帕颱風」及「柯羅莎颱風」侵臺,進駐本市市級災害應變中心指導各區災害應變中心進行相關災前整備、居家安全宣導及災情通報等工作。
2、新型流行性感冒(含流感)防疫工作:
於96年12月20日參演96年度「H5N1流感書面模擬演練」,透過兵棋推演模式,針對本市執行分區管制防疫策略之相關處置狀況執行因應作為。
3、辦理淹水慰問金發放事宜:
有鑑96年「0605豪大雨」及「柯羅莎颱風」等2項天然災害,造成本市大規模淹水災況,為協助受災市民迅速重建家園,發給符合慰問金發放標準之全市總受災戶數計有1,154戶,總計慰問金發放692萬4,000元。
(二)市長與民有約:
市長與民有約活動共計辦理松山、信義、萬華及大安等4場次,共計約見4件。其中松山、萬華及大安等3區因陳情人於會前會時,全部同意由權責機關專案處理,故未辦理正式約見。
(三)市容查報:
96年7月至12月止市容查報案件共計查報5萬9,436件,其中民眾查報件數2,492件,里幹事查報件數5萬6,944件。民眾上網協助查報案件較去年同期增加1,740件,成長率達107.5%,足見本市推展市民上網查報之成效。
(四)輿情通報:
96年7月1日至12月31日止,各區公所透過本系統通報:重大政策14案、重要措施16案、公共工程106案、警政消防159案、社會救助32案、民眾心理99案、人事管理35案、民政區政551案等八大類通報案件數共計1,012件。各案執行狀況如下:已辦理結案138案、區公所無須進一步處理666案、轉其他局處處理208案。
(五)區志編纂:
辦理本市南港區、大同區及中正區區志編纂作業。南港區區志已於96年12月份編纂完成;大同區及中正預計於97年12月底前辦理完成。
(六)辦理各區「一里一提案」提案及列管作業:
為落實基層建設之政策目標,協助各里至少完成一項建設需求,規劃由里長統整里內建設需求後提出建議案,經彙整各區提案共計382案,刻由各權責機關積極辦理,案件完成率約為22%。
(七)完成區公所組織蛻變首部曲-成立社會及健保業務綜合受理櫃檯:
各區公所重新規劃辦公場所及櫃檯,增設相關軟體設備,辦理承辦人員教育訓練,於96年9月26日完成區公所組織蛻變首部曲,正式開辦「社會及健保業務綜合受理櫃檯」,合併受理民眾申辦社會及健保業務,有效節省民眾等候時間。
(八)推動城鄉交流:
本局及12個區公所共計辦理19次,參訪25個鄉鎮,就不同層面進行交流觀摩,並建立彼此深厚的情誼,對日後互助合作的推展助益甚大。

二、區里自治業務
(一)推動「社區環境改造計畫」:
96年度編列3,190萬元推動社區環境改造計畫,辦理10座(合併為7案)鄰里公園規劃設計案及20座(合併為19案)鄰里公園改造工程案,均已完工驗收並核銷完畢。
(二)里民活動空間管理:
1、推動「臺北市里民活動場所租金補助」以鼓勵里民活用公共空間,促進里自治管理。96年度計有256里申請固定里民活動場所,臨時里民活動場所申請案亦有294次。
2、本局訂有「臺北市各區里民活動場所評鑑計畫」,評鑑方式分為由各區公所每年5月份、10月份辦理初評及本局就各區考評成績提報「優等」之里民活動場所進行實地複評。複評成績前20名里民活動場所,由本局擇適當時機進行表揚。
(三)推動設置公民會館:
為發展各行政區之特色,以活化地區文化,提昇區民對地方認同,促進地區民眾參與,提供市民參與公共生活之場所,至96年12月止公民會館已完工啓用者計有北投、文山、大同、信義、中正、士林區公民會館。另本局已與中山公民會館原承商終止契約,另於96年11月27日依原招標條件,辦理重新發包公開招標,由「水牛營造工程有限公司」得標並於97年1月3日辦理開工典禮。
(四)推動公民會館館長制:
96年7月份起本市各公民會館設置館長,以強力推動公民會館事務,並配合辦理常態性之各項活動,提升公民會館之經營績效。為增進經營公民會館相關人員之專業知能,於8月30日、31日假本市公務人力訓練中心舉辦北市公民會館館長工作研習,另於9月19日假信義公民會館舉行「臺北市各公民會館新設館長宣誓啟動儀式暨聯展」。
(五)辦理里鄰長研習:
為落實里鄰工作,本局訂定「96年度臺北市里鄰長研習實施計畫」,辦理里鄰長研習活動,研習內容包括,本局96年度施政重點「處處關懷心,臺北好生活」幸福+專案說明、「郝市長就任以來各項重大建設」、「治安風水師與住宅防竊」等,以提升里鄰長之服務知能。里鄰長研習於96年下半年辦理27場。
(六)辦理友善里鄰經驗分享活動:
本局96年度友善里鄰生活環境認證工作,以里鄰經驗分享為主題,邀請里長,共選出18個推動里內公共事務具有成效之示範里,於各區舉辦觀摩活動,共辦理14場,希望能藉由標竿學習及觀摩交流中獲得新思維。
(七)民生社區中心開辦研習班及場地抽籤作業:
96年下半年研習課程總計開設29班,報名參加市民計779人。另於96年12月4、5日辦理97年上半年場地租借抽籤作業。

三、宗教禮俗業務
(一)受理宗教(祠)財團法人設立變更及寺廟登記:
截至96年12月底輔導辦理轄管之宗教(祠)財團法人設立變更許可計308家,寺廟登記(變動登記) 計270家。
(二)輔導查核宗教財團法人財務:
委託會計師審查宗教財團法人財務報表並針對財務報核缺失進行輔導,於96年4月17日起至96年12月26日,每週二、四由專業會計人員進駐本局協助輔導宗教財團法人業務運作。
(三)聯合稽查本市未立案宗教活動場所:
96年8月28日至96年9月10日辦理聯合稽查未立案宗教活動場所,總計稽查27家未立案宗教活動場所。
(四)辦理96年度宗教論壇:
96年10月26日假臺北市松山區行政中心11樓大禮堂辦理「錫口人文發展暨媽祖信仰學術研討會」,探討錫口人文發展暨媽祖信仰之淵源,計181人參與。
(五)發行「心鏡宗教季刊」:
96年9月20日以「宗教神職服飾之意涵」為主題發行第13期刊物計3,000本、96年12月20日以「宗教與生命禮俗」為主題發行第15期刊物計3,000本,另藉由本局網站電子檔之公布,提供宗教團體及市民即時的宗教參考資料。
(六)辦理改善民俗、宗教團體興辦公益慈善及社會教化事業績優單位表揚活動:
96年12月21日假臺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辦理表揚活動,計表揚40個績優宗教團體及14個改善民俗績優單位及個人。
(七)市民法律諮詢服務:
96年度賡續推行「市民法律諮詢服務」,96年下半年計提供9,966位市民法律諮詢服務,績效卓著。另本服務業已推行2年,民眾遇法律問題繁多,常見的類型不外乎是債務協商、勞資糾紛、家庭婚姻、租賃、及傷害等問題,本局特歸納彙整律師提供法律諮詢時所遇的問題及專業解答等編印成冊並於96年10月對外發送供民眾索取閱讀,增加其法律常識,同時加強本服務宣導效果。
(八)辦理各區基層藝文活動:
96年7月至96年12月計辦理南港區「2007南港桂花節」、中山區「2007臺北臺灣啤酒節」、北投區「叮鈴!叮鈴!北投歡樂單車節」、萬華區「2007萬華文化嘉年華─艋舺文化節」、中正區「2007第7屆牯嶺街書香創意市集」、士林區「士林國際文化節」、松山區「2007錫口水岸嘉年華」等7場次基層藝文活動,帶動各區民俗藝術傳承及地方文化產業之發展。
(九)全民守時運動:
為導正禮俗改善社會風氣,推動全民重視守時觀念,賡續辦理「全民守時運動─獎勵市民宴客準時開席」獎勵,96年度計有112件報名者查證通過,並於96年6月26日、10月30日、12月18日舉辦3個梯次「宴客準時開席活動」得獎人頒獎表揚典禮,期建立市民守時觀念,並蔚成社會運動。
(十)辦理臺北市聯合婚禮:
1、96年7月8日辦理「奔向旭日的幸福」聯合婚禮,計有68對新人參加。
2、96年10月14日辦理「我們的玫滿瑰宿」聯合婚禮,計有133對新人參加。
(十一)辦理秋祭烈士入祀:
96年9月3日假本市軍人公墓舉行秋祭入祀典禮,入祀忠烈祠烈士為國防部海軍航空指揮部故上尉陳思林先生。
(十二)辦理集中焚燒金銀紙錢常態化活動:
96年8月13日至96年9月10日積極宣導本市各寺廟、神壇、市場、公寓大廈等團體與民眾參與中元普渡祭典集中焚燒金銀紙錢活動,共同創造了一個新紀錄,今年集中焚燒金銀紙錢總量高達467.68公噸,較去年成長30.06公噸;另96年全年度集中焚燒總量計780.83公噸。
(十三)辦理NGO論壇:
96年9月22至23日於NGO會館辦理「民俗薪傳與宗教發展論壇」,邀請專家學者及資深文史工作者發表或帶領市民進行本市民俗薪傳議題之研討及參訪,強化會館與 NGO團體及市民的互動。
(十四)辦理國際成年禮:
96年9月30日與國際扶輪社合作,假臺北孔廟辦理2007國際青少年成年禮活動,為參與之國內外青少年行「帶冠及笄」儀式,讓青少年體認成年的意義,確認其未來的角色及對自己、家庭、社會的責任與義務,並透過國際性活動讓國外人士了解我國禮俗文化。
(十五)辦理「2007同志公民運動」:
96年10月5日、 20日、21日假本市西門町紅樓劇場辦理「讓你看懂同志電影影展」國內外經典影片12部及認識同志研習營4場,並編印認識同志手冊提供市民朋友認識不同文化之機會。
(十六)辦理重要國家節慶國旗插掛:
96年10月7日至96年10月28日(國慶日及臺灣光復節)、96年12月22日至97年1月4日(行憲紀念日至開國紀念日期間),於本市重要道路綠地、聯外橋樑暨人行陸橋等地點懸掛國旗萬面,營造國旗飄揚,全民歡騰之慶祝氛圍。
(十七)城鄉會館系列活動:
96年12月2日至31日於臺北市城鄉會館舉辦「大樹下的感動─廟埕常民文化特展」,吸引近1,200人次前來參觀,展出期間亦配合國小師生辦理鄉土教學。
(十八)辦理林安泰古厝民俗文物館祭祖系列活動:
96年12月22日辦理冬至節令活動,邀集市民共聚度過節令佳節,計吸引5,000人次參與活動。
(十九)辦理「臺北市傑出市民表揚活動」:
96年12月24日辦理96年度臺北市傑出市民表揚活動,計表揚蕭蘇淑貞、陳明里、孫翠鳳、陳忠源及林義傑等5位傑出市民。
(二十)發行成年手冊:
為使本市成年男女了解成年(成年禮)之意義、權利義務,並幫助其確認未來角色的使命感,進而學習快樂人生之生涯規劃及肩負起對自己、家庭、社會的發展與承先啟後責任,於96年12月31日發行10萬本成年手冊,並分送本市屆齡成年男女。

四、戶政業務
(一)開辦「幸福+專案」非常服務
1、本局規劃「幸福+專案」,以「幸福」為核心理念,透過強化里、鄰長的服務網絡,重新活絡社區意識,營造溫暖而幸福的臺北城。
2、「幸福+專案」係針對5大顧客群(至本市辦理結婚、自外縣市遷入單獨立戶、出生、死亡及離婚者),分別為其量身訂做「福袋」或「關懷暖暖包」,除傳達本府最溫暖的關懷之外,更提供切身所需的資訊,讓市民在人生不同的重要階段中,都能獲得最及時而完整的提醒。
3、於96年7月30日假本府親子劇場舉行「幸福+專案」正式推出發表會,邀請本市449位里長及鄰長代表參加,正式推出各項福袋及關懷暖暖包。
4、本專案自96年8月1日正式啟動,至96年12月31日止,總登記案件數34,726件,同意致贈福袋或暖暖包30,626件,同意率88%,送達30,248件,送達率99%,成效良好。
(二)落實新移民照顧輔導措施:
1、定期召開臺北市政府新移民照顧輔導措施諮詢委員會議:
本府於96年3月28日正式發布「臺北市政府新移民照顧輔導措施諮詢委員會議設置要點」,由吳副市長擔任召集人,由本局、社會局、勞工局、教育局、衛生局、警察局、交通局、觀光傳播局、公訓處、秘書處、主計處及文化局、內政部入出國及移民署及專家學者按季開會研商。96年度下半年共召開2次新移民照顧輔導措施諮詢委員會議。
2、辦理新移民生活成長營及各類研習課程:
96年辦理新移民生活成長營、新移民母國語言及文化研習班、國語及閩南語研習班、新移民表演工作坊、新移民電腦研習班等各類研習課程共計58班,學員達1,683人。
3、辦理「臺北市新移民會館」 (南港區及萬華區)經營管理服務工作:
有鑑於本市新移民人數日益增多,本局於94年2月26日、95年6月11日分別成立新移民會館(南港區)及(萬華區)。96年7月至12月新移民會館(南港區),共有3,827人次(平均每月約638人次);新移民會館(萬華區)有3,904人次參觀或使用本館(平均每月約651人次)。為提供新移民語言無障礙之服務,會館除訂閱大陸、越語、泰語、印尼語及英語報章雜誌外,更有24小時電話服務(下午5點至隔日上午9點提供電話語音服務及留言功能),並於週二至週日安排多國語通譯人員諮詢。
4、辦理「臺北新故鄉』新移民徵文暨跨文化美滿家庭甄選」頒獎典禮活動:
本局96年12月2日在新移民會館(萬華區)1辦「臺北新故鄉』新移民徵文暨跨文化美滿家庭甄選」頒獎典禮,在新移民徵文比賽裡,新移民以細膩之筆觸訴說其思鄉情懷、在異鄉努力打拼之生活經驗,以及對婚姻家庭的期許,讀了讓人為之動容不已;從活動裡也發現到跨文化家庭努力克服彼此間文化風俗差異與語言溝通障礙,在家人支持與鼓勵下,擁有美滿家庭與幸福婚姻。
(三)國籍歸化測試:
1、96年度第3次歸化測試於96年7月15日舉辦,參加測試者計口試30人,筆試21人,共計51人。96年度第4次歸化測試於96年11月18日舉辦,參加測試者計口試16人,筆試29人,共計45人。
2、96年度截至12月底,計有160人報名參加、146人通過測試。
(四)辦理戶政案例研討:
透過各項戶政案例之研討,提供各戶政事務所特殊個案交流討論機會,累積實務經驗,藉以統一作業標準,並加強最新法令宣導,以提高戶政服務效能,96年下半年之案例研討於96年12月5日召開,包括遷徙、更正、門牌、身分證等7件相關案例,該次參加同仁共計37人。
(五)門牌清查:
1、本局自96年7月15日開始啟動「臺北市政府辦理門牌清查作業及成果競賽實施計畫」,7月中旬起至11月中旬,由各區里幹事偕同里鄰長就轄內大道、路、街(不含巷、弄)1樓門牌逐一清查,再由戶政所就里幹事清查未張貼門牌者,確認無誤後另行製作及張貼門牌。
2、清查的街道共計639條,清查門牌總數為9萬3,345面,張貼門牌數為2萬8,472面,張貼數約占總門牌數的3成,並且已於11月底全數張貼完成。
(六)賡續提供「戶政便民工作站」便民服務:
本市各區戶政事務所擇派人員,依排定日程於社區及人潮聚集捷運站等服務地點,受理各項戶政業務,方便民眾就近辦理。本市共設有21個便民工作站(含臺灣臺北地方法院試辦1站),96年7月至12月,共計受理10萬144件。
(七)賡續提供「戶政巡迴服務車」巡迴服務:
本局自91年4月1日起啟用戶政巡迴服務車,進入本市偏遠地區,提供機動性服務。平時除作為機動的戶政工作站外,亦可協助區級災害防救系統,進行防災廣播,並可至特定地點供民眾就近辦理戶籍業務相關事項。96年7月至12月止,共計受理271件,服務里程累計達1,690公里。
(八)賡續辦理本市全面換發國民身分證工作:
為提供市民更便利之換證服務,對於傷病昏迷、植物人、年邁、嚴重身心障礙確實無法外出或不能行走者,另提供到府服務或行政協助等便民措施。截至96年12月31日止,本市總換證人口數為219萬7,029人,已核發217萬5,719張新證,發證率為99.03%。
(九)戶籍登記申請書數位化試辦:
由於戶籍登記申請書暨相關資料與民眾權益息息相關,有鑑於上開資料因年代久遠,常發生紙張脆化,蟲蛀水漬等影響永久保存之情形,為能就前揭資料長久保存提供另一種可行方式,並節省戶政人員查調、複印時間,本局於96年度試辦本市中正區戶政事務所38年及內湖區戶政事務所35年至38年永久保存之戶籍登記申請書數位化工作。本案自96年6月23日起執行,同年12月17日辦理完竣。本次完成戶籍登記申請書掃描建檔數量總計158冊,5萬1,079頁。其中包括中正區戶政事務所計106冊(含古亭區67冊及城中區39冊),共3萬4,966頁(含古亭區1萬5,901頁,城中區1萬9,065頁)、內湖區戶政事務所計52冊,1萬6,113頁。

五、孔廟經營與管理
(一)「儒風系列演講」:
弘揚儒家文化對現代社會的功能,落實儒家文化與現代生活相互結合應用,促進孔廟與社區融合,全年辦理5場,每場均有近200名市民朋友參加。
(二)儒家文化與社區建設論壇:
探討現代社會生活中儒家思想的角色,於96年7月7日及10月20日辦理,計有300餘人參加。
(三)辦理推廣經典導讀師資研習課程:
落實市政白皮書推廣經典導讀業務,於96年7月11日辦理研習課程,計有80餘名學員參加。
(四)辦理2007年大龍峒文化季:
精進創新辦理活動,重新塑造遊客對孔廟觀光意象與儒家文化認知,吸引民眾計6,000餘人次參與。
(五)結合社區資源,辦理各項藝文活動與研習:
96年下半年計辦理南管古樂傳習班、四書章句班、書法研習課程、孔廟親子讀經班、河洛漢詩班、唐詩新唱詩歌樂舞研習班。
(六)辦理三級古蹟臺北孔廟修復工程:
爲保存文化資產,並振興北大同區文化園區古蹟資源特色,規劃自95年至 97年連續三年古蹟修復工程,該修復計畫於96年1月26日通過臺北市文化資產審議委員會第8次會議核准,預計工程時間自96年5月23日至97年8月31日(共計467的日曆天),整修範圍包括:大成殿、東廡、西廡、櫺星門、儀門、禮門、義路、黌門、泮宮、泮池、東庫、萬仞宮牆等古蹟建築。

六、民政行銷
(一)提案制度:
民政團隊96年度7月至12月,總計提案287件,初審通過112件,複審通過35件,初審通過率為39%,複審通過率為12%。經本局推薦參加本府創意提案會報總計獲獎5件,含創新獎2件,精進獎3件。
(二)賡續發行「民政報報」雙月刊:
由本局成立「民政雙月刊」編輯小組,於8月、10月、12月發行第14至16期,每期3萬份,分送至各區、里鄰,提供民政資訊及政策宣導、績優人員公開表揚及民政人員發表心聲之園地。
(三)賡續製作「臺北大不同」節目:
為擴大宣導民政相關訊息,本局於臺北電臺FM93.1製作「臺北大不同」節目,播出時間為每週日下午4點,提供各項知性及感性的議題探討,讓民政團隊更接近市民生活。
(四)賡續辦理民政團隊為民服務禮貌競賽活動:
本局由民政團隊研考,按月辦理區公所、戶政事務所電話禮貌測試、實地查證櫃檯同仁迎賓禮及不定期考核聯合服務小組服務情形等,下半年表揚績優電話服務、櫃檯、值星、志工、聯合服務小組等共計112人。

◆◇ 未來施政重點 ◇◆
貳、97年度施政重點
一、落實基層建設
(一)區里發展座談會:
按月分區舉辦,各區公所依排定日程由郝市長親自主持,與區內里長及議員面對面溝通及交換意見。藉由與基層之互動、廣納市民心聲以凝聚市民對本府之向心力,進而強化市政建設之推動,落實「里仁為美」之市政方向。自96年12月起,已陸續於南港區、大同區及萬華區辦理區里發展座談會。
(二)持續推動「一里一提案」專案:
落實基層建設之政策目標,由里長統整里內建設需求後,提出建議案,個案追蹤列管,確保各權責機關依案執行辦理完成,並由區公所辦理查證結案事宜。本案將實現市長任內至少為每一里完成一件提案之承諾。
二、提升公民會館使用效能
持續推動館長制之創新經營管理方式,以發展各行政區之特色及活化地區文化,並提升區民對地方認同,促進地區民眾參與,提供市民參與公共生活之場所 。
三、宗教禮俗精緻化
(一)推動宗教祭拜文化精緻化及加強宗教輔導:
1、辦理宗教祭拜文化主題研討會、推動紙錢集中焚燒、金紙及香枝減燒,期積極推動祭拜文化精緻化,引領市民宗教行為達到人文化、環保化之目標。
2、賡續辦理宗教組織、業務及財務之輔導業務,主動積極檢討修正不合時宜之宗教法令,以協助解決宗教團體問題,健全宗教組織與發展。
(二)辦理2008台北燈節:
「2008台北燈節」結合臺北市水岸、科技及人文意象及特色,並呈現元宵節慶熱鬧團圓的節慶氛圍及民俗采風經驗,將藉由文化創意產業之動能發展,帶動振興觀光產業未來之願景,及提升臺北市的國際能見度。活動日期:97年2月15日至2月24日。活動地點:新仁愛路段至敦化南路口仁愛圓環(燈海隧道),國父紀念館、市府周邊及信義商圈(主展場)。
(三)深化儒家文化:
1、春季祭孔:
籌劃辦理春祭活動,嘗試結合現代元素與傳統禮儀,彰顯本市對儒學的重視,增進民眾對於儒學的接觸管道與機會,並開創具特色的觀光資源 。
2、孔廟展演:
規劃辦理2008年大龍峒文化季系列活動,並舉辦儒家文化與社區建設論壇,同時結合社區資源,辦理專人定時展演、各項推廣經典導讀課程及藝文研習活動,以深化儒家文化於現代生活中。
3、儒學之推展:
辦理國內外孔廟交流活動 、文化志工觀摩活動與教育訓練,並編製本會導覽服務標準作業程序手冊及解說講義,提升孔廟導覽解說品質。另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合作成立儒學中心,並朝向成立儒學研究所為目標。
四、提升便民服務
(一)區公所推動單一櫃檯,加強便民服務:
為落實市政白皮書,全面提升市政服務形象,各區公所開辦社會課、健保課綜合受理櫃檯,合併受理人民社會及健保申請案件外,並擴大至民政課、秘書室、經建課等5課室計30餘項人民申請案件,推動單一櫃檯集中受理處理,不但可簡化民眾洽辦業務辨識度,同時增加服務櫃檯數目,可有效縮短民眾等待時間。
(二)持續推動與深化「幸福+專案」:
自96年8月1日起正式啟動「幸福+專案」, 以「幸福」為核心理念,透過強化里、鄰長的服務網絡,重新活絡社區意識,營造溫暖而幸福的臺北城。本專案針對 新婚、新住戶、出生、往生及離婚者等5大顧客群,分別為其量身訂做「福袋」或「關懷暖暖包」,傳達本府最溫暖的關懷,97年將賡續推動並深化本專案,除廣納外界的指教與建議,作為換裝改版之參考外,在採購手冊及禮品時,亦秉照顧弱勢團體的心意,讓「幸福+」幫弱勢團體「加幸福」。
相關檔案: